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10分钟让你全面了解当前世界金融危机(FW)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Extensive Topic:
http://www.lwdf.cn/oriental/business/20081009145627688.htm
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blog/cns!B4C829CC97B9EDD8!8681.entry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Within Temptation - 初识


Within Temptation(诱惑本质,或译"内部诱惑",成立于1996年,自从荷兰美声歌特金属乐团the gathering(聚集),约莫95.96年开始,在欧洲大放异彩之后,使得这样的美声式柔美金属乐型式,逐渐受到愈来愈多的乐迷喜爱,the gathering的音乐风格也对相当多的新生代乐团产生启发和影响,而the gathering的影响力有多大,从同为荷兰乐团的后生晚辈Within Temptation和after forever身上就能听到.
1996年,吉他手Robert Westerholt离开其原属的乐团The Circle(后来更名为Voyage),希望另组新团以展开全新的开始,首先他找来他的女友Sharon den Adel担任主唱,接着他又邀请The Circle的前团员加入,于是bass手Jeroen van Veen和吉他手Michiel Papenhove两人决定跳槽来新团,最后,他们再找来一位鼓手Dennis Leeflang,Within Temptation就这样正式成军。不过此时他们仍缺一名keyboard手,很快地这个位置就由Robert的弟弟所补上,WT的阵容也终于抵定。 不久后,他们想方设法联络了不同的唱片机构,WT录制了一卷4曲的demo tape,并寄发给多家唱片公司,希望争取唱片合约,而这张demo也引起多家厂牌的注意,Within Temptation 最后决定与 DSFA Records签约。在与DSFA签约之后,一切进入正轨, Dennis Leeflang却离开了,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与其他队员性格不合,接着Ivar de Graaf顶替了他的工作。1997年4月,Within Temptation的首张专辑《Enter》出版发行,乐队一炮而红,随后受邀参与了该年度大型金属盛会"Dynamo\'97",此后的几个月,他们一直都在欧洲各地演出,歌迷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1997年年底成员又一次发生变化,鼓手Ivar离队,Ciro Palma补进,多少令人有些无奈。整个1998年乐队把工作重心都放在演出上,并且再次受邀参与"Dynamo\'98",几乎与此同时EP《The Dance》悄然上市,虽然只有三首作品,却依然口碑极佳。时间步入1999年,Within Temptation决定暂停任何演出活动,并开始着手新专辑的创作,而Ivar也在此期间重新归队,一切都在暗示,一场酝酿许久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Within Temptation第二张专辑《Mother Earth》于2001年8月21日正式发行。钢琴、笛子、诗唱班配合得恰倒好处,再辅以华丽的管弦乐,那感觉简直美妙极了,尽管此时乐队的金属成分正在逐渐褪去,不过也许这正是荷兰歌特金属的一个趋势,你瞧The Gathering也是如此,弦乐部分大有喧宾夺主的势头,而金属乐中最为原始的吉他、贝司、鼓却在无形中沦为陪衬。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此专辑还推出了 2CD的特別版,多收录了一张制作精致的CD-ROM,里面有些乐队介绍和照片,还收录了几首现场演出时的Video,其中Sharon穿着礼服狂甩头的动作实在有够经典,令人过目难忘。
2005年1月 11日,Within Temptation的第三张专辑《The Silent Force》终于问世,一如既往的端庄、亮丽、华贵,依然是管弦乐加唱诗班的完美组合,如同史诗般壮烈,意境深远,充满张力。不仅如此,专辑在制作上也十分精良,甚至不输给任何一个时下流行组合。激情与神秘肆意碰撞,狂野与缠绵相应成趣,透过阴冷的野风,凉入骨髓可又叫人血脉喷张。Sharon的个人魅力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散发出一种成熟的美,也许那不仅仅是美,而是灵魂深处隐藏许久的性感,对于这样一个女主唱我无话可说,她的美艳让我不忍离去,而又无福消受。
新专辑共收录十二首作品,“Intro”过后我开始完全进入聆听状态。该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以往比温柔了不少,少了些霸气凭添了几分唯美,乐队在整体编排上更注意感情方面的投入,而不再只局限于黑暗氛围的营造。仔细想一想难免有些感触,乐队早先的死亡唱腔哪里去了呢?竟然还消失得如此彻底,不禁使人心存怀疑,潮流这种东西我真的说不好。Sharon的嗓音很独特,和其他歌特乐队主唱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很多女主唱给人以一种很"美声"的感觉,可她不是,她唱得更为放松,不仅声线高亢、嘹亮,而且有种金属的质感,让人听上去特别舒服,犹如暗夜中的天使,曼妙的韵律随时让我想入非非。
作为首发单曲出现的"Stand My Ground"是我的最爱,歌好听,MTV好看,Sharon的唱功更是无以伦比,然而这只是表面,那种爽到发稍的感动才是最要命的;"Pale"则带有几分淡淡的哀伤和古老的东方情节,尤其是副歌部分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对是首难得的抒情佳作。另外精装专辑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歌词、团员近照一应俱全,还有四张Within Temptation的明信片免费附送。其实对于这样的专辑一点儿都不用怀疑,首先,在上一张《Mother Earth》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拿下了荷兰与比利时的第一;其次,他们的作品很有个人风格,并且从民谣中吸取了很多灵感,这比其他乐队来得要聪明得多;再次,乐队那种难以捉摸而又无法言表的气质,足以攻克任何坚固的防线,尽管Sharon的嗓音温暖有余,可依然无坚不摧。
歌特金属,无疑是将忧郁、柔美、缓慢、哀伤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在以Within Temptation为代表的荷兰乐团身上便能找到答案,为什么在从90年代在欧洲便开始大放异彩的美声式柔美金属乐会茂盛生长于荷兰,这个海平面下的属于郁金香的国家。

Jillian

I've been dreaming for so long,
to find a meaning to understand.
The secret of life,
why am I here to try again?
Will I always,
will you alwayssee the truth when it stares you in the face?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by breaking these chains?
I'd give my heart, I'd give my soul.
I'd turn it back, it's my fault.
Your destiny is forlorn,
have to live till it's undone.
I'd turn it back and then at last I'll be on my way.
I've been living for so long,
many seasons have passed me by.
I've seen kingdoms trough agesrise and fall, I've seen it all.
I've seen the horror, I've seen the wondershappening just in front of my eyes.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 by making it right?
Jillian our dream ended long ago.
All our stories and all our glory I held so dear.
We won't be togetherfor ever and ever, no more tears.
I'll always be here until the end.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I'm not there-BIO of Bob Dylan

“多年以来,Bob Dylan从来都拒绝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他不断地前进又不断地否定自己。我的想法就是用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用差异来诠释这个永远在路上的人。”
- Todd Haynes
也许电影的名字就暗示了Bob Dylan不在场。I'm not there用六个演员来演绎Bob Dylan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故事,传记的这种叙述是大胆又很富创意的,难怪Todd被归为‘异类’,用"Outbreaking"来形容并无过火之处。影片中的黑人男孩的表演天赋确实让人折服,及其自然,可爱的艺术小天才。当然,本片最最吸引目光的当属凯特,酷毙了!一个女人,可以千娇百媚,同时也可以是型男,看她抽烟的姿态和说话的神情,跟"Once Upon time in America"的Robert De Niro都有得一拼。摘下Kite的一段台词,反叛传统的同时也遭遇了传统的反叛甚至隔离,但他们狂热个性和创作天赋的背后就是对Truth & Real的追求。
"Doesn't matter, you know. What kind of nasty names people invent for the music. But,uh, folk music is just a word, you know, that I can't use anymore.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is traditional music, right, which is to say it is mathematical music, it's based on hexagons. But all these songs about, you know, roses growing out people's brains and lovers who are really geese and swans are turning into angels...I mean, you know, they're not gonna die. They're not folk music songs. They're political songs. They're already dead. You’d think that these traditional music people would gather that mystery, you know, is a traditional fact, you know, seeing as they're all full of mystery. Yeah, contradictions. Yes, its chaos, clocks and watermelons...You know, it's...it's everything.
These people actually think I have some kind of, uh...fatastic imagination. It gets very, uh, longsome. But traditional music is just too unreal to die. It doesn't need to be protected. You know, I mean, in that music is the only true valid death you can feel today, off a record player. But like everything else in the great demand, people try to own it. Has to do with, like, uh, the purity thing.I think it is meaninglessness is holy.
Everybody knows I'm not a folk singer."
对于这些人来说,霓灯,大屏幕,发行量,甚至场下的喝彩...真的算不得什么!
Seven simple rules for life in hiding; One, never trust a cop in a raincoat. Two, beware of enthusiasm and of love. Each is temporary and quick to sway. Three, when asked if you are about the world's problems, look deep into the eyes of he who asks.He will not ask you again. Number four and five...Never give you real name. And if ever told to look at youself... never look. Six, never say or do anything the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you cannot understand. And seven, never create anything. It will be misinterpreted.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致命魔术

致命魔术,英文名叫“Prestige”,后者显然更贴切影片所要表述的主题,况且本来就是改编自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说'Deceiving or Magic Tricks'。估计给取“致命魔术”这个名的人由影片结局想到的: 为名利而死死相争的两个Magician到最后都生活得以破灭。
影片开始处,魔术设计师Carter以叙述的语调缓缓道来魔术世界的神秘之处: Audience are apt to be fooled by magician, even they know the truth。Carter在镜头中始终都是那么安详而富有智慧,与其说他为魔术师们在提供表演的器械,还不如说他在默默注视魔术世界的动向。与两个影片主角不同,Carter让我们体会到了魔术的艺术魅力所在,一如他在影片开始与结尾处的旁白。应该说,故事从头到尾都在讲述Angel和Bolton这对冤家的拉锯戏: Bolton先后夺走了Angel心爱女人, 妻子和情人助手Olivia, 后来又夺走了搭档,Angel辗转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移形换影”机(物理意义上的),又被Carter告知他有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移形换影”兄弟。当然编剧在叙事中也采用了精妙的倒叙和插叙手法,通过主角的交叉回忆讲叙一个个情节,叙事严密但很有条理。
以故事的结尾看观点:
1, Carter的关于魔术三步的阐述,在最后的时刻让我们对魔术有了比开始更深刻的认识。似乎他不仅仅是在讲魔术,而是让我们可以引述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期盼是人类的天性,人性之中有希望被隐瞒或欺骗的一面,跟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和在一起就会带来阴暗,走向毁灭。
2, 编剧给了Angel一个好听的名字,但是相比Bolton却是一个更残酷的结局:Angel丧失了所有以至于生命,Bolton兄弟存活了一个且还有女儿去爱。料想可能是他更不热爱老是剽窃和抄袭的Angel,Bolton虽然亦非“正人君子”,却也是有“真”本事的人:玩火枪,有秘籍,不去找爱迪生...比Angel“原创”一点。
以下是这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
Every magic trick consists of 3 parts or snatches: The first part is called "the pledge", magician shows something ordinary; The second part is called "the turn", the magician tries the ordinary some thing and make it something extrordinary. But you couldn't applaud because making something disappear is not enough, you have to bring it back.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s,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 don't really look into, you don't really like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Magic Designer "Carter"

You never understood why we did this.The audience knows the truth, the world is simple, pitiful, so...so liitle of ? withthrew. But if you can fool al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n wonder, then you...got to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
-Robert Angel said to Alfred BoltonYou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突然的自我

今天状况描写:

读格非的《欲望的旗帜》上瘾了,对里面关于人性的飘忽不定和那种痛彻心底的“美学”有深刻的认同和启发,估计多次看这部书可以让人慢慢成熟起来:丢掉幻想,直面游离的人性直至生活。

准备2周的C# Training今天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感觉各位观众都是一片雾水迷蒙甚至听到最后人走到只剩下我们Team几个人。无论如何,通过半个月的资料搜索和编码,我对C# Coding和.NET的OOP思想又有了新层次的认识。

Division的乒乓球赛,我顺利出局了,当然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咯!毕竟跟普通的高手还是存在差距的嘛:从基本功,到稳定性,到心态,这都有待提高。

今天发生的最高兴的事情是:迎春表弟从嘉兴赶来上海了,刚接到他,有两年不见,小伙子现在出落得很职业话了。表弟高中毕业后就只身到东莞那边做电器方面的工种...5年过去,他的专业技能已经得到了东莞同行的认可,因为这次去嘉兴就是单位调遣过去的。不由感叹中国教育,职业化教育这块如果能把表弟这类型的人才好好培养,中国的基础行业会更加有活力。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外包式的工作,不隶属于某个单位,跟朋友一起到外面接单。好处是工作比较自由,所得利润可以自己把控。应该说,他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职业心态...

2008年5月20日星期二

职业发展语录

如果你得到了A,那你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得到了下一个目标,那你接下来又要做什么,一直把自己问到底.
- 某某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 Steve Jobs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每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技术)”。当客户的知识、经验与需求超过我们的供给时,他很容易地就会放弃我们。”
“marketing就是顾问式sales。”
- 余世维
PS: Sales - 把产品卖出
Marketing - 精通产品,熟悉市场布局,开拓市场, 知识和客户管理,'Point of Purchase' than 'Point of Sales'


“工作之前,我觉得工作中的那些前辈过的生活很无聊,很没意义,我想我一定不能和他们一样,我一定要努力融入社会,不再走他们的路.但是慢慢的发现,自己现在就在走着前辈们的路,一丝不差,而且丝毫不感觉痛苦.”
- 围城语录

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

挂起一根“黄丝带”

虔诚(2008.5.19~2008.5.21)

第一:三天全国哀悼日期间,着装要正式、肃穆,不要穿戴太时尚或者颜色鲜艳的衣服、鞋帽,女同志不要用鲜艳的口红眼影化彩装,不要佩 戴时尚的首饰;
第二:工休的时候不许开音乐、不许打牌,不许打闹嬉戏;
第三:要注意维护公共场所的气氛,在街上行的时候,不要三五成群的嘻闹;
第四:下班之后不要出入舞厅、卡拉OK厅、台球社,也不要在家里放歌曲,唱卡拉OK、举办朋友聚会;
第五:可以佩戴一些表示哀悼、追念的标志或饰品;
第六:今天下午14:28起,停止工作三分钟。
第七:这是第一次为百姓举行国丧,有些百姓会不习惯、不重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希望大家尽量在亲朋好友中传递.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心系地震

广东的一名医生,家人去四川旅行,不料汶川地震夺去了他家9口的生命...在这种几乎家亡的形式下,医生毅然决然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把失去亲人悲痛留到最后去表达。到目前为止,医生已经挽救了27个生命...
汶川的一名中学老师,在地震之时,放弃了自己的妻子,勇敢的救护了他的2个学生...
总理在第一时间成立救助委员会,带着他老弱的身躯直赴抢险第一线,语重心长地抚慰着受伤的百姓...

捐款的名录已经在各大网站的弯弯角角随处可见,有的人说富人应该尽更多的责任,有的人说台湾企业家表现出了比大陆企业家更慷慨的救助,有的人在讨论国家军事对比,有的人甚至拿总理穿的鞋子做调侃...但是,更多的人在考量应对突发灾难的营救措施,在考虑给灾区同胞更多的关爱,在逐渐成为中华名族强大凝聚力的一份子,有的甚至撇下手头的工作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
“抗震精神”,刻画在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身上,那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就此建立起来。不知您是否被洗礼了,救人后的工作就是重建,还有国家整个的大发展都需要我们去努力(思考一下为什么卫星图片也需要由US那边提供)。我们也许都有过冷漠的经历,虽然没有丧亲之痛,然则始终是体悟到中华民族的那份坚韧了。让我们接受感动同是也付诸行动,潜心潜力做好手中的工作,甚或带着这份虔诚,做出更多除开本职工作以外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吧。比地震更艰难的路在后面,不过我相信我们都能挺过去的,坚信,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能够听过去,不是法制的强迫,而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那份原始精神。
朋友,您说是吗?我们一起努力,不光为了自己,好吗?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遭贼

昨晚回家很晚,大概八点半才走,然后就给韩靖打电话说住他家去。他家离公司只有15分钟的车程。
没料到,今天早上的时候,那个家伙早早起来说手表不见了,我一看时间才6点多一点点,就睡过去了...迷迷糊糊中又听到翻箱倒柜的声响,只好跟着起来...刷牙洗脸后,我去收拾书包:手机,钱包,狗牌...居然发现手机不在桌子上,钱包里面的钱连毛带分的都不见了,只剩下公交卡和身份证还在。韩立马也发现自己钱包里的钱不见了。我们相互对望了一阵,这才恍然大悟:是不是遭贼了?
韩后来电话我说中午一起去报案,去找小区的保安说明一下详情。
奇怪的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很蹊跷,像是ghost来了一样;对丢掉的手机也不觉得很痛惜...难道我处于某个莫名的局中么?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East Timor & VerveEarth

Thanks Clayton for his kindly sharing!
I had placed the page element on the upper right(changed to bottom right of blog template-20080520) of the blog. Just as the sponsor's saying, "It shows spatial and geographic connections that a blog search engine could never reveal. "
I reviewed briefly the website, there are few user have been registered and paste their blog. The access speed is excellent, and searching the internet for the world's blogs by geography is smart and creative, which to certain degree overlaps the thinking of Google Earth- Landmark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accurate landmark info is not implemented well enough, see the cluster of blog makrs for example.
Hope the design improves to a high level so that bloggers may find another way to ad sense their blog:)

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Don't Become a Scientist!

Jonathan I. Katz
Professor of Physics
Washington University
, St. Louis, Mo.
Katz @wuphys.wustl.edu

Are you thinking of becoming a scientist? Do you want to uncover the mysteries of nature, perform experiments or carry out calculations to learn how the world works? Forget it! Science is fun and exciting. The thrill of discovery is unique. If you are smart, ambitious and hard working you should major in science as an undergraduate. But that is as far as you should take it. After graduation, you will have to deal with the real world. That means that you should not even consider go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science. Do something else instead: medical school, law school, computers or engineering, or something else which appeals to you.

Why am I (a tenured professor of physics) trying to discourage you from following a career path which was successful for me? Because times have changed (I received my Ph.D. in 1973, and tenure in 1976). American science no longer offers a reasonable career path. If you go to graduate school in science it is in the expectation of spending your working life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your ingenuity and curiosity to solve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problems. You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disappointed, probably when it is too late to choose another career.

American universities train roughly twice as many Ph.D.s as there are jobs for them. When something, or someone, is a glut on the market, the price drops. In the case of Ph.D. scientists, the reduction in price takes the form of many years spent in ``holding pattern'' postdoctoral jobs. Permanent jobs don't pay much less than they used to, but instead of obtaining a real job two years after the Ph.D. (as was typical 25 years ago) most young scientists spend five, ten, or more years as postdocs. They have no prospect of permanent employment and often must obtain a new postdoctoral position and move every two years. For many more details consult the Young Scientists' Network or read the account in the May, 2001 issue of the Washington Monthly.

As examples, consider two of the leading candidates for a recent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in my department. One was 37, ten years out of graduate school (he didn't get the job). The leading candidate, whom everyone thinks is brilliant, was 35, seven years out of graduate school. Only then was he offered his first permanent job (that's not tenure, just the possibility of it six years later, and a step off the treadmill of looking for a new job every two years). The latest example is a 39 year old candidate for another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he has published 35 papers. In contrast, a doctor typically enters private practice at 29, a lawyer at 25 and makes partner at 31, and a computer scientist with a Ph.D. has a very good job at 27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the few fields in which industrial demand makes it sensible to get a Ph.D.). Anyone with the intelligence, amb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work hard to succeed in science can also succeed in any of these other professions.

Typical postdoctoral salaries begin at $27,000 annually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about $35,000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graduate student stipends are less than half these figures). Can you support a family on that income? It suffices for a young couple in a small apartment, though I know of one physicist whose wife left him because she was tired of repeatedly moving with little prospect of settling down. When you are in your thirties you will need more: a house in a good school district and all the other necessities of ordinary middle class life. Science is a profession, not a religious vocation, and does not justify an oath of poverty or celibacy.

Of course, you don't go into science to get rich. So you choose not to go to medical or law school, even though a doctor or lawyer typically earns two to three times as much as a scientist (one lucky enough to have a good senior-level job). I made that choice too. I became a scientist in order to have the freedom to work on problems which interest me. But you probably won't get that freedom. As a postdoc you will work on someone else's ideas, and may be treated as a technician rather than as an independent collaborator. Eventually, you will probably be squeezed out of science entirely. You can get a fine job as a computer programmer, but why not do this at 22, rather than putting up with a decade of misery in the scientific job market first? The longer you spend in science the harder you will find it to leave, and the less attractive you will be to prospective employers in other fields.

Perhaps you are so talented that you can beat the postdoc trap; some university (there are hardly any industrial job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will be so impressed with you that you will be hired into a tenure track position two years out of graduate school. Maybe. But the general cheapening of scientific labor means that even the most talented stay on the postdoctoral treadmill for a very long time; consider the job candidates described above. And many who appear to be very talented, with grad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match, later find that the competition of research is more difficult, or at least different, and that they must struggle with the rest.

Suppose you do eventually obtain a permanent job, perhaps a tenured professorship. The struggle for a job is now replaced by a struggle for grant support, and again there is a glut of scientists. Now you spend your time writing proposals rather than doing research. Worse, because your proposals are judged by your competitors you cannot follow your curiosity, but must spend your effort and talents on anticipating and deflecting criticism rather than on solving the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s. They're not the same thing: you cannot put your past successes in a proposal, because they are finished work, and your new ideas, however original and clever, are still unproven. It is proverbial that original ideas are the kiss of death for a proposal; because they have not yet been proved to work (after all, that is what you are proposing to do) they can be, and will be, rated poorly. Having achieved the promised land, you find that it is not what you wanted after all.

What can be done? The first thing for any young person (which means anyone who does not have a permanent job in science) to do is to pursue another career. This will spare you the misery of disappointed expectations. Young Americans have generally woken up to the bad prospects and absence of a reasonable middle class career path in science and are deserting it. If you haven't yet, then join them. Leave graduate school to people from India and China, for whom the prospects at home are even worse. I have known more people whose lives have been ruined by getting a Ph.D. in physics than by drugs.

If you are in a position of leadership in science then you should try to persuade the funding agencies to train fewer Ph.D.s. The glut of scientists is entirely the consequence of funding policies (almost all graduate education is paid for by federal grants). The funding agencies are bemoaning the scarcity of young people interested in science when they themselves caused this scarcity by destroying science as a career. They could reverse this situation by matching the number trained to the demand, but they refuse to do so, or even to discuss the problem seriously (for many years the NSF propagated a dishonest prediction of a coming shortage of scientists, and most funding agencies still act as if this were true). The result is that the best young people, who should go into science, sensibly refuse to do so, and the graduate schools are filled with weak American students and with foreigners lured by the American student visa.

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

最新实事语录

"...如今的时代,指责统治者愚弄人民是个方便且有效的不二法宝,但无限放大执政者的过失,以此掩盖自己主观上的懒惰与无知,这就是大国公民应有的修养?这么说 不是为无良官僚屏蔽信息、插播广告寻找借口,而是只要自己是个有心人,就不会惧怕资讯的闭塞、观点的单一、思想的匮乏。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呼吁放松管制,不 如自己学着自力更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耐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除非你自认没必要浪费光阴做些无谓的事情,在叫嚣核平台湾的发泄声中,任 由智慧慢慢地沉沦..."
- 沈宇哲(ifeng)

至少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可以穿越封锁,自由搜索,自由表达言论。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转:牛鼻顿(很好很强大)

3月28号是牛顿的忌日,但是知道的人很少,我们毕竟更关心沈殿霞和张国荣。其实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如果阿尔伯特没有辞了以色列总统的话和他有一拼。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这孙子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以及怎样把莱布尼茨搞臭,捎带手的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牛老师死的时候,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来自法国的傻逼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很可能到死都是处男,关于牛顿是否处男的问题,由于篇幅过长,我将在另一篇文中论证。当然他肯定不会孤独,因为科学的世界里乐趣无限,快感连连。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所以陈景润其实是沉溺于美色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牛顿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逼,当然不会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有婚介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名媛,拾掇拾掇都是当王妃的坯子,但一见面就受不了牛顿的牛逼烘烘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亲,他把姑娘的手指头塞进了烟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人真正想跟牛顿当朋友,结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人们对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欢他。这道理其实很浅显,绝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着,很少有人愿意在人精的身边衬托自己的二逼。所以好多人都喜欢小动物和小孩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够傻。不少姑娘一见到小猫小狗小人儿都会迫不及待的搂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的说好可爱欧~,听得我阴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潜台词就是弱智。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欢的人就少多了,因为猴子机灵到能戏弄人,那些人没有驾驭猴子的自信。同理,喜欢小孩的都是喜欢他们的单纯与缺心眼,在他们眼里,小孩跟小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也都是四条腿走路,露着屁眼随时拉撒。如果遇到一个小天才,3岁就会心算三位数乘法或者知道傻逼二字的正确写法,她们一定会骇破了胆。所以那些喜欢养猫狗的女士们别再标榜自己有爱心了,你们其实比谁都缺德。我从不喜欢猫狗,这是因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灵而不忍戏弄它们;我也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把他们当作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小畜生看待。
大家不喜欢牛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张。长年在他身边的人回忆说,牛顿在人前只笑过两回,其中一次还是嘲笑:有人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牛顿闻听放声大笑。而且他人品太差,跟谁都打架。众所周知他从小就有校园暴力的记录,胖子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我们的教科书居然说这是他有志气的表现。长大了不以拳脚论高下,他就雇用枪手大骂莱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亲自去骂,人品至此真是无以复加。莱布尼茨若不是脸皮厚早就跟纳什一样疯了,而且牛顿老师肯定会拍个片子叫《丑陋心灵》继续恶心人家。
关于牛顿的另一个谎言是他的谦虚,证据就是牛顿老师说过两段著名的话,一段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段是海边捡石头子。这确实很有迷惑性,我第一次听到后感动的直冒鼻涕泡。但任何话语都是有语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牛顿尖酸刻薄的回敬道:是啊,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几百年后罗永浩说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这意思。但后人出于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话而去掉了语境,变成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谦辞。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另一段话上:牛顿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丫牛逼什么啊?”牛顿此时完全的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的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意思是说你们他妈的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几十年的官场毕竟不是白混的,牛老师甩片儿汤话的水平已经到了信手拈来闲庭信步宠辱不惊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记住了这一段优美至极、深邃如同诗歌的话语。
牛顿老师人品差,不谦虚,没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业不会成功。但我们也发现,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所以那些说自己情商低的所谓天才们,你们没成功只是他妈的还不够聪明而已,怨不着人家情商。要知道牛顿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我一定会请他当熊博网的形象代言人兼吉祥物。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写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同时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虾米了。
最后,说两段悼词。一段是他的墓志铭: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里,我总是有点感动。

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五一到来

经过一个月的鏖战,终于慢慢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并行处理多个项目,同时跟多种角色沟通,开会开会,一个接一个的开,division的乒乓球比赛,早起,晚归...终于迎来了自工作以来的第二个五一劳动节。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假期缩到了3天;无出游计划;关注网站的发展;蜗居式休息;
刚打电话回家,老妈很高兴地谈到小表妹的婚事,估计她跟小姨现在都沉浸在表妹找到归宿的欢愉。老爸单位明天还有出游的机会,活动就是去家里一个水库那边野炊,妹妹在电话那头兴奋得让我也受到了感染,反复叮嘱她把活动过后的细节讲给我听。妹妹确实长大了不少,她知道了学习上的压力和给自己定目标的动力,也知道了跟我交流,问我的情况。女大十八变,希望我们家的小宝贝能够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之后就是过账到蔡的帐户,两个创业的小夫妻现在忙得如火如荼。给他们一点支持,也是给梦想更多的激励。真正打算并执行一个事情的时候,哪怕再简单都是不简单的。我现在在公司每天会面对很对杂事,虽然都成文成规,但是优化和细化的工作足以让人没有闲暇,何况是白手起家去创造一个事情出来呢?呵呵!难怪老胡也说对此深表感动啊。
三天假期,大部分人都想好好休息。我反而不老实的总想去瞄瞄邮件,看看最近的反馈。
今天听项目组几个人八卦了一些生活琐事,让我对“游戏”人生又有了一些经验。只要有资本,无论任何方面,都可以创造价值。如果你认可,都可以很坦然去面对和承受。当然,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明了。
之前约了几个熟人去活动,但我好像还提不起精神。想去找老胡切磋一下球技,去郊区透透气...就这样吧!

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流浪

清明假期在此告一段落。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除了缅怀先辈的意义,同时也昭示着季节变换的到来,迎面吹来的风已经可以隐隐感觉透着一丝暖意。
假期的前两天老胡和蔡来这边了,先是在台球馆打了一下午的斯洛克,那天我的状态奇佳,很多只有大师才能够进的球被我准准几杆推进,那个感觉真是爽!昨天去了上海科技馆,这是一个在来学校之时就听兴旺说过的好地方,但是直到来上海两年的今天才去。如果说没去前很憧憬是因为科普性质的题材会给人很多新奇的幻想,那么去过后的话就会发现这里仅仅是一个普及科普知识的场所,有小孩的话带着去玩玩是很好的选择,但离成人的科技方面的趣味性还是有一段距离。当然,科技馆的外观确实很时尚很宏大,里面根据学科划分的场馆鳞次栉比,估计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走完。最吸引成人的恐怕是特制电影,如imax,巨幕这些在一般电影院难得见到的大制作。以前在海南的热带海洋世界看过“恐龙之行”,就是那种带着3D眼镜坐在旋转椅子上的那种,电影的放映过程会让观众觉得身临其境。这次本想再次体验一下的,可惜几个老家伙都被折腾得像老狗一样的累了,况且等五点那一场的话放映的话天也快黑了,就只好作罢。晚饭在小迟住所附近的一个小馆子,我们一边吃一边聊,聊来说去就说到了男女之事,各自说了些近期的经历和周围朋友同事的琐事。蔡跟小迟的状况很好,恋爱朝着婚姻的方向发展着;老胡的话跟我一样也在找寻另一半,但他似乎攻守平衡,这比我单方面的那种“捂”来的更加生动,看得出他们对我的那种闷骚也是很不赞同的......确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就是需要找人倾述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外漂族,压力比较大,如何很好的调节自己以获得比较健全的心理状况除了平时多运动,更是需要把一些积压在心里的苦闷说出来。Just speak out more!那一刻不禁对生活中能有他们两个哥们感到庆幸!朋友是相知相惜的,特别是我们这种经历相仿的,他们不要求你的付出,却会默默听你诉说,听你长谈。在这过程当中,你会发现理想和信赖的存在 - 理想使人充实、信赖使人踏实。这跟我上周五下班回家在肯德基一个人啃着面包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我很没“活生生”的状态:天早已经黑下来了,身体很疲乏,又饿又困,却还是一个人在那守着一个盘子狂啃,周围充满了陌生,外面下着小雨,还要挤公车回到那个冰凉的宿舍...
其实,人可以告诫自己做到淡定,但是真到了某种孤立无助的场合,还是需要圈内人安慰的。现在的我,就是一个流浪汉,吃人俸禄,在城市的一角挣扎着以找寻机会。朋友的存在会增添很多生活的色彩(群体的归属),又若能在纷乱的思绪中理出一些理想主义的成分(独立的自我),我便会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在意繁琐的生活点滴,生活会变得有意思。
即使流浪,也要做个有理想的流浪汉,呵呵~

时光
演唱: 许巍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又想起你......
你是记忆中最美的春天
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
你像鲜花那样地绽放让我心
we~~~say~~~~
we~~~say~~~~
we~~~say~~~~
we~~~say~~~~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又想起你......
也许就在这一瞬间
你的笑容依然如晚霞般
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神采飞扬
we~~~say~~~~
we~~~say~~~~
we~~~say~~~~
we~~~say~~~~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First duty in east office

上班是公司班车拖着所有的器材去的,因一路没有换班车的麻烦就没有计算时间。下班是6点30的样子,回家7点45.路上总耗时75分钟。估计早上坐车会比较挤一些,算下来路上花费2-3小时是基本的时耗。
一路上可以看到有的人拿着报纸杂志翻来覆去的看,有的人戴着耳机一副自我享受的神情,有的人手里拿着学习教材紧紧把握着学习的机会...大部分都如我今天这般,只是拉着扶手四处观望或者发呆。如果可以找到位置,坐下来看看书、听听新闻也是很好的选择。
今天有些冒失。我怕到达办公室的时间回比较晚,因而没有跟那边team里的同事打招呼。另一方面,payton却早早发邮件说为迎接新人的到来大家一起去吃饭,之后邮件里面还跟了好几个人的热忱欢迎的信息。可惜都被我的冒失给错过了,等到吃完饭再把机器装好才知道他们是这么的考虑周到。汗!这件事情确实给我一个经验教训:以后办事情的话应该先考虑团队的反应,真诚地对待同事。公司管理的人性化又给我留下了难以挥去的情愫,呵呵~
接下来,我该好好地跟陈伟他们好好交流了,毕竟人家都是专业背景很强很扎实的同行。当然,跟他们交往(也主要就是一起吃饭)会冷落了2楼的那帮一起搬过去的家伙。这就只能通过平时的多点心思多为他们做点事情出发了。都是很smart的人,交流不成问题,但如果能跟他们一起找归属那以后工作起来会更加和谐、轻松。
just do it!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West to East

Key words: Transfer Adaption
Next week, it's my first time working in Puxi office. There ought to be a lot of thinking about it, just as the day passes by, the old time goes. Fresh man, fresh environment, new daily work...those evoke my great desire to know how I will go in the following days.
In the past time in puxi office, I gained the first circle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from which I got to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the product process in a typical software company. Most important of all, I made many friends here and there are all kindly and capable people. In all, the atmosphere in puxi office is amused and happy even leisurely.
However, accoding to the training time in pudong office, I felt the work pace is a little more quickly than the one here. I need get up earlier, cost much time in get on\get off work. I need to know the fresh fellows in that office and keep the pace with them. Especially, the deskes there are distributed into various circles, not like the positions here which are isolated by aprons in disorder. I think there are basically 2 advantages: The first one is the communiation will be more fluent among teams, the second one is such settlement will strenghten the busy-working status in company, people could admin themselves well and achieve effective performance.
I will live in present place by the end of the half year, can I adapt to the quick speed daily life?
The projects are to be arranged in the near future, what should I engage to do?
I could make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company Gym twice a week, e.g. running, table tennise, billiards etc, how to keep the ballance of working and physical condition?
To make new friends is not a easy thing since the free time will be smaller than present time, how to make health the mental condition?
Those problems will be figured out soon. Watched while walking, fine-tuning when the time is going...I am glad to accept the coming challenge and new life style.

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

Recognize Yourself

自我认识的目的就在于给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调整前进的方向,有了对自己充分的认识后,才能顺利地把既定目标一个个完成,从而不会走入自我迷失的陷阱。
学校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把学习成绩搞好,积累书本知识,顺带积累一些社会活动经验。因为学校有比较完备的评价体系,故个人的自我鉴定都有纲有条,基本不用费心去考虑如何认识自我。走入社会后,会发现很多以往的积累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还是随波逐流的话很容易迷失。稳定的工作给人一个保底的基础,但是如何获得好的职业生涯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就工作而言,选择行业固然是第一重要,但做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需要破费心思。认识自我,然后带着一种专业的精神去实现计划并获取知识和经验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接下来,就留意“我是谁”这个话题吧~

如何认识自我
  • 比较
横向:自我发展、变化;
纵向:同龄人、经历丰富的人、有成就的人;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字:态度、处世方式、情感表达等
  • 自省
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 评价
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vs.别人的评价;
对评价的完整性做出估量,不可偏听偏信,做到恰如其分。
  • 经历
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自我的性格、能力的优点和劣势。
  • 一分为二
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兼顾自我缺陷和不足之处。把握自我,扬长避短。

自我评价的构成

自我评价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要素构成。   
物质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及家庭经济状况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追求的目标要量力而行,物质上的享受也要符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社会自我是指对自己和亲戚朋友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富有理想,珍惜名誉,对事业具有较高抱负,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实现它,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如果过分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甚至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誊,这种虚荣心就偏离了社会自我的正确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挫折和失败。   
精神自我包括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正确评价。例如,对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行为的认识评价;对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道德情感的评价;以及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评价。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30天口才训练计划

目标:锻炼最大胆的发言,锻炼最大声的说话,锻炼最流畅的演讲。

自我激励誓言: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

目标实现时间:30天

一、积极心态训练(20分)

1、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默念10遍“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我一定行!今天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一天!”(平常也自我暗示,默念或写出来,至少10遍。)(10分)

2、想象训练:至少5分钟想象自己在公众场合成功的演讲,想象自己成功。(5分)

3、至少5分钟在镜前学习微笑,展示自己的手势及形态。(5分)

二、口才锻炼(60分)

(一)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10分)

(二)抓住一切机会讲话,锻炼口才。(50分)

1、每天至少与5个人有意识地交流思想。(10分)

2、每天大声朗诵或大声讲至少5分钟。(10分)

3、每天训练自己“三分钟演讲”一次或“三分钟默讲”一次。(10分)

4、每天给亲人、同事至少讲一个故事或完整叙述一件事情。(10分)

5、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10分)

A、讲话前,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面带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后,开始讲话。

B、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声音大一点,速度慢一点,说短句,语句中间不打岔。

C、当发现紧张卡壳时,停下来有意识地深吸口气,然后随着吐气讲出来。

D、如果表现不好,自我安慰:“刚才怎么又紧张了?没关系,继续平稳地讲”;同时,用感觉和行动上的自信战胜恐惧。

E、紧张时,可以做放松练习,深呼吸,或尽力握紧拳头,又迅速放松,连续10次。

三、辅助锻炼(20分)

1、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励志书籍或口才书籍,培养自己积极心态,学习一些技巧。(4分)

2、每天放声大笑10次,乐观面对生活,放松情绪。(4分)

3、训练接受他人的视线、目光,培养自信和观察能力。(4分)

4、培养微笑的习惯,要笑得灿烂、笑得真诚,锻炼亲和力。(4分)

5、学会检讨,每天总结得与失,写心得体会。每周要全面总结成效及不足,并确定下周的目标。(4分)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07财年Presentation小结

关键字:项目介绍 总结 目标
今天是Revit所有项目组的Presentation的schedule时日:Revit, Revit Add-On, Desktop, Civil 3D四个team都对自己过去一年的项目做了总结。
我作为第二次序做我们项目的07财年小结。之前,Payton曾要求这种项目展示要尽可能生动、尽可能informal。在做ppt的时候就依此模式开展我的故事讲演。事实上,做项目看起来是枯燥的,因为每天似乎都是rutine的流程。当我思考如何去讲故事的事情,就发现确实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我的presentation是注重互动和情趣的一个个的故事题材。从大家的反应来看我的那部分演讲还是比较成功,起码我认为我按照了我的提纲和我的方式去做好了这个事情。相比之下,其他三个team的介绍显得正式而专业。Tina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人很PP心智也很不耐。与其说她在给Civil 3D做presentation,还不如说她一直在展现她们组的成果,哪怕再细小的事情。可以看得出她对整个team的掌控是比较到位的,同时她也充分把公司的企业文化落实到了项目组的每处: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软件技术和项目流程的结合,与各角色的交流,组内同志的协作和自我价值升级,英语等等。
把握大的方向,宽广视野,知道自己的目标,注重团队的建设。这是下一个财年我需要做好的事情。
ppt link

气候变化之解释-厄尔尼诺v.s.拉尼娜

近期的天气确实很糟糕,气象部门都发布了气候变化的预警信号。不由想起去了解地球妈妈为啥在过年这个时候给行人带来麻烦的原因。网络还是给了我答案,夏天大范围的降雨是因为,赤道太平洋东西的气压差较normal时期要低,季风强度降低,造成厄尔尼诺现象;冬天大范围的降雪降雨是因为,赤道太平洋东西的气压差较normal时期要高,季风强度赠强,造成拉尼娜现象;
资料
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ELNINO;El Niño Phenomenon
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拉尼娜-La Nina
拉尼娜是
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回家过年-前奏

10号以来的大范围的降温降雪,给湖南、湖北等地遭受了近30年来的最冷冬天,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灾难:寒冷、停电、交通不畅等。
周二打电话到外婆家,问候外公外婆的近况。外婆说家里下了好大的雪,从山上架过来的电线被冰雪压断了,家里已经停电了好一阵!挂了电话以后,我不禁想,在家过节的那段日子可能又要重复孩童时代的煤油灯+蜡烛的生活了。呵呵!还好,煤油灯,蜡烛这种照明已经在老一辈那延续了好几辈子,他们在满是油灯的烟灰和柴火的灰那种状态下照样生活得很惬意。没电的话生活是不大方便,但是没电的日子可以彻底远离广告,远离那种霓虹灯下的喧嚣,远离一切繁杂的思索。记得在小时候,家里流行的一句话“30夜里的火,15晚上的灯”,大年30的那晚,每家都会把家藏的最大的那种树根放进火塘,和着干柴一起燃烧-噼噼啪啪的爆炸声和熊熊的大火暖透着围坐在四周的一家人的心。期待,没有电但有柴火、油灯的旧时生活。
今天,票务公司来电确定了我的火车票:4号到长沙的D字头。前几天还在考虑这样恼人的问题,也做好了汽车回家的最坏打算,没想到那家e票网还是很有诚信的,赞一个!嗯,慢慢等待,我要回家咯~想家是一种心情,回家是一种感觉。

2008年1月9日星期三

PLM初探

关键字: PLM PDM 制造业 产品数据管理
根据业界权威的CIMDATA(www.cimdata.com)的定义,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它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实质上PLM有三个层面的概念,即PLM领域、PLM理念和PLM软件产品。


  • PLM领域
CAX软件(产品创新的工具类软件)、cPDM软件(产品创新的管理类软件,包括PDM和在网上共享产品模型信息的协同软件等)和相关的咨询服务。


  • PLM理念
对产品从创建到使用,到最终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理念。实现研发部门、企业各相关部门,甚至企业间对产品数据的协同应用。


  • PLM软件产品
这些软件部分地覆盖了CIMDATA定义中c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应包含的功能,即不仅针对研发过程中的产品数据进行管理,同时也包括产品数据在生产、营销、采购、服务、维修等部门的应用。
下面是johnstark.com给出的PDM应用带来的诸多实际效用: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ioneers in the use of these systems, it appears they can help:
reduce engineering costs by at least 10 %;
reduc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by at least 20 %;
reduce engineering change handling time by at least 30 %;
reduce the number of engineering changes by at least 40%;
Systems like these that help:
reduce the time to introduce new products;
reduce the cost of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reduce the cost of new produc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have a strong effect on competitivity, market share and revenues.
因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说,PLM是一种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的技术。既然PLM与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的管理有关,那么就必然与PDM密不可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可以说PLM完全包含了PDM的全部内容,PDM功能是PLM中的一个子集。但是PLM又强调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内跨越供应链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概念,这是与PDM的本质区别。
由于PLM与PDM的渊源关系,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以“全新”面貌出现的PLM厂商。大多数PLM厂商来自PDM厂商。有一些原PDM厂商已经开发了成体系的PLM解决方案,成功地实现了向PLM厂商的转化,如EDS、IBM。当然,也有ERP厂商的加入,如SAP,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基于ERP立场的PLM解决方案,试图在这个广大的市场上来分一勺羹;还有一些CAD或工程软件厂商也在正在做这样的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原来本是PDM/CAD的厂商,并没有推出实际的PLM产品,而只是改了个名字就自称为PLM解决方案厂商,顺道搭车卖一些低端的PDM/CAD产品。
PLM,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系统集成”-例如,把一个PDM,两个CAD,再来一个数字化装配,加之连接上某个ERP或是SCM系统,辅之以Web技术,就是“PLM”系统了-这样做,只是实现了一种技术的堆积和继承,只是完成了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的功能,没有体现出PLM真正的思想和内涵。尽管以上的技术是需要的,但是对于实施PLM战略是不充分的。首先要理解到,由于PLM策略是完全从事于不同的商业使命,因而它需要更复杂的系统体系结构。PLM技术的选择和实施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来做,构建一个面向更广泛的商业使命的生命周期财富管理系统来组成。技术的采用必须根据这个高层次的使命的原则来选择,而不是以完成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传统的历史使命来选择。

Attached-Autodesk全球总裁Carl Bass就PLM跟公司发展策略相关性分析之摘要
Autodesk只做成熟的技术,使一些高端技术大众化应用,而不做不成熟的市场或者不成熟的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Autodesk要做足够量的市场,这是Autodesk所专注的。Autodesk只做主流的市场,也就是说只有当技术和市场都成熟的时候,Autodesk才会进入。那么对于Autodesk的业务模式而言,Autodesk是通过广泛的分销形式来进行销售的,如果说一种产品或者说软件,它销售的时候要通过大量的直销,大量的顾问、大量的实施才能够销售出去的话,那么一定是这个技术或者这个市场还没有走向成熟。
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来都是低端取代高端,没有说从一个很高端的技术跑到低端来取代低端的市场,都是说这个技术从低端发展起来,逐步壮大,最后替代高端的产品。举个例子,现在的普通电脑比过去IBM最大型的电脑运行速度都快,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从财务角度来看,这些高端的厂商,他们往往会有50%的业绩是来自于非常昂贵的顾问的费用,如果他们把这一块降到低端,向中低端市场去普及,把这一部分利润砍掉的话,无疑会使自己公司的利润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些高端厂商向中低端市场进军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会有独立存在的PLM厂商。有两类的厂商会自动生存下来,一类是继续研发自己CAD技术软件的厂商,还有一类是ERP厂商,现在独立的PLM厂商最终会集成到其中一类的厂商中去,要么和CAD的厂商进行整合,要么跟ERP的厂商进行整合。很多的ERP厂商正在扩展自己的PLM领域的产品线,比如SAP、Oracle都在做这样的事情。ERP厂商更多的会向更广泛的制造领域扩展,而传统的CAD厂商将会专注于有业务流程的制造领域。ERP厂商的发展方向更适合于以流程为主的企业,从CAD这个角度讲,Autodesk可能更加适合离散制造业。Autodesk的系统使得客户现有的流程加以简化,尽量让系统帮助客户将已有的DWG数据抽取出来,加以利用于后续的各个环节当中。
Autodesk在中国的制造业解决方案的总体策略将分为3个主题:推动客户向更高层次迈进;支持新的市场领域;2D产品数据管理。

2008年1月7日星期一

当年同学情,青蓝竹木深

关键字: 聚会 同学 哈皮
标题是从网上摘抄的句子,用于聚会的表达情真意切:同学是兄妹,儿时玩伴之外的另一种可以建立深厚感情的情谊。共同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归宿感、对行业的一致理解...诸多共性的存在就形成一个亲切的交流平台。大家或许年龄有差异,或许不是一个细分的专业,或许不曾谋面,但因为经历相仿很容易走到一起,谈到一处。
周末的聚会从整体上来说是很如意的,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虽然最后的人数远少于预计的25人,但是活动过程的谈笑和娱乐环节大家都展现了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和智慧碰撞的愉悦。当然,最高潮的部分属于蔡勇的大冒险:去隔壁餐桌找一个mm交流,最后要到电话号码。厚味馆的包间是由轻推便可以合二为一的门隔开的,碰巧的是隔壁也是一帮子年轻人在一起生日派对,当门被推开的时候,不光是我们,我想他们那一桌也会有先惊诧再转而惊喜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做法其实是很好玩很刺激的,特别是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会有一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快意。之后,我们便伙同到上海歌城k歌去了。不知道他们那边的空调系统有故障还是我们选错了地方,刚开始那两个多小时,包房里居然持续30度高温。换平时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矫情的换地方或走人,估计是玩到爽了,大伙还是在那个桑拿般房间的吹牛、卖唱,高兴得不亦乐乎。因为包的是通宵夜场,那些熬不住的在中途陆陆续续回家去了,最后还是剩下10来号人歌舞升平到天亮。可惜的是宋总居然要早起参加公司演出,否则的话她的奇异的点子会让大家更出离快乐。奇怪的是我这次居然一直都很清醒,陪聊陪唱陪升级,一刻都没有停过。走出门外,见到清晨的曙光才知道时间已经过了一晚上。呵呵,看样子还真是没有老哦!
春哥是老远从南京赶来的,兴许没有假期,没有我的召唤,同他的会面只可能下次我们再去南京了。他的变化不大,还是一副秀才派头,侠义的心肠跟偏理论化的表达,数学、经济学、管理、政策解读等等这些仿佛被他看破的一个又一个话题。理论功底扎实,但是都只能是谈资而无实用之处-这是对他的一贯的看法。我有时真是很佩服他的才情,同时也惋惜他没有一个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盼着下次见面时大家也能如现在这样洒脱,充满生活的热情。


Link: 两处吃喝玩乐的订座电话
厚味香辣馆 64282777
上海歌城 53853988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元旦假期

关键字:元旦 节日 老胡
最近天气特冷,节日在寒风中一个接一个的上演:圣诞节,元旦。圣诞是洋人的节日,接下来的元旦是世界的节日,如今这两个连在一起节日已被媒体和商家炒作得轰轰烈烈,大有人类准备移民仙女座之振奋。实际上,我对这种被炒起来的节日气氛是不大有感觉的,相比之下更期待农历春节的到来。现在,从移动公司的短信业务,到商家的广告,里里外外的节日被装扮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娱乐色彩。娱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多了的话很容易让人迷失,内心风潮涌动,但不过短暂一小会儿,一切都那么若有若无。在我看来,元旦本来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节日,却因为圣诞假期的延续使得意义含糊;而农历的春节、端午、中秋这三个节日来得是自然的,过节讲究时节和传统,是我们自觉地感到节日的到来和品味传统的期待。
三天的假期结束了,第一天跟小宝去了他小姨家蹭饭。小姨是那种很爽朗、很好客的主人,小姨父温文尔雅,一直在热情的招呼我们,另外来的几个女生则在他们家宝贝儿子的带领下卡通得不亦乐乎。从他们家出来后不禁想到-要是我小姨也在上海该多好(我小姨也是那种很爽朗的女人,儿子般疼俺,我很爱戴她,不过她老人家在我们老家)!
昨天约了蔡和宋总去老胡那边一起过元旦。下午先是在宋总的带领下去买礼品,在人民广场的地铁站绕了很多圈的路,算是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上海地下商城-人民广场的那块的地下店铺数量及种类之繁多,绝对是女性们逛街的绝好去处。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家叫Craftsmen的精品店,里面的新鲜玩意特多,大多是创意之作,能找到这个礼品店还是多亏了宋总。临走时背包里满满一包的东西也让我感觉到了沉甸甸的成就感,我想这绝对会给聚会的同学们惊喜。
之后我们便到集散中心坐沪松线去松江大学城。松江大学城是一个学校综合社区,除了复旦和交大在那边没有分校,上海众高校都有驻地,生源大部分来自上海周边,教师的待遇跟我们差不多,基础设施很是完备,所以生活非常方便。我们在目的地小等了一会儿,胡跟蔡相继而至。老胡准备的第一个节目还是惯例-斯洛克。偶的杆法和球技很是粗燥,不值一提,在被他们排在外头跟宋总pk几局后便晚饭和KTV去了...因为节假日学生都回家了,松江那边显得格外的宁静,路上寥寥几个行人和车灯,把自己裹得只留个耳朵和眼睛出来,听着他们的说笑,这种感觉是很舒服的,就如羽绒服下的暖洋洋。老胡在他们学校外头租了个房间,还如在学校那般,他的房间总是整理得那么整齐划一。这里多提老胡一笔:人很聪明、沉稳,是那种智者类型;悟性高,女人缘很好,身边常有一堆女人围绕:什么大宝,小宝,小妹什么的,堪称“妇女之友”;如果再年轻几岁就可以描述为阳光男孩,目前的话介于阳光和风流之间。
08年到来,祝福家人、朋友有个好身体,有份好心情,工作、生活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