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time not login this site since some internet policy in mainland, just feel like breath the first fresh air.
It's great that we have "FanQiang" tools or proxy server.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美国家庭教育的12大法则
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 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 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 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家长)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了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做到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等内容,却“靠边站”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仅仅学习好,其他方面则“不合格”; 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骄横、毫无爱心等缺点和道德感缺失的倾向。 但愿我们能从中受到启迪,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1.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 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 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 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家长)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了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做到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等内容,却“靠边站”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仅仅学习好,其他方面则“不合格”; 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骄横、毫无爱心等缺点和道德感缺失的倾向。 但愿我们能从中受到启迪,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回复Blog日子
这段时间确实沉浸在一段故事里:享受并用心体会着那种感觉。很久没写东西,以至于登陆进来后真的不知道写些什么。
晚上回来吃完前两天留下的饭菜,草草收拾了一下,就拿起了书本拾掇起英语学习计划。浏览过一个lesson后,才发现自己似乎对那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很不适应了,如果看书的过程中老是不能集中精力而后有所收获的话,那真是件痛苦的事情。看书的过程中开着电脑,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还是不够有好的准备,还是先想好这么做是为什么,如何设定一个好的目标和亦步亦趋的方式比较好。
不能偷懒,不能走捷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那种静下来的状态需要等候时日,到时候就可以跟某某讲述一些心得啦~
刚换的新屋很安静,很温馨。外面春意料峭,天气着实越来越暖和了,这种环境会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平淡的心灵如果能加上些充实,感觉会更美妙。想好了的话,那就开始吧!
Keep walking...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10分钟让你全面了解当前世界金融危机(FW)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Extensive Topic:
http://www.lwdf.cn/oriental/business/20081009145627688.htm
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blog/cns!B4C829CC97B9EDD8!8681.entry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Extensive Topic:
http://www.lwdf.cn/oriental/business/20081009145627688.htm
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blog/cns!B4C829CC97B9EDD8!8681.entry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Within Temptation - 初识
Within Temptation(诱惑本质,或译"内部诱惑",成立于1996年,自从荷兰美声歌特金属乐团the gathering(聚集),约莫95.96年开始,在欧洲大放异彩之后,使得这样的美声式柔美金属乐型式,逐渐受到愈来愈多的乐迷喜爱,the gathering的音乐风格也对相当多的新生代乐团产生启发和影响,而the gathering的影响力有多大,从同为荷兰乐团的后生晚辈Within Temptation和after forever身上就能听到.
1996年,吉他手Robert Westerholt离开其原属的乐团The Circle(后来更名为Voyage),希望另组新团以展开全新的开始,首先他找来他的女友Sharon den Adel担任主唱,接着他又邀请The Circle的前团员加入,于是bass手Jeroen van Veen和吉他手Michiel Papenhove两人决定跳槽来新团,最后,他们再找来一位鼓手Dennis Leeflang,Within Temptation就这样正式成军。不过此时他们仍缺一名keyboard手,很快地这个位置就由Robert的弟弟所补上,WT的阵容也终于抵定。 不久后,他们想方设法联络了不同的唱片机构,WT录制了一卷4曲的demo tape,并寄发给多家唱片公司,希望争取唱片合约,而这张demo也引起多家厂牌的注意,Within Temptation 最后决定与 DSFA Records签约。在与DSFA签约之后,一切进入正轨, Dennis Leeflang却离开了,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与其他队员性格不合,接着Ivar de Graaf顶替了他的工作。1997年4月,Within Temptation的首张专辑《Enter》出版发行,乐队一炮而红,随后受邀参与了该年度大型金属盛会"Dynamo\'97",此后的几个月,他们一直都在欧洲各地演出,歌迷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1997年年底成员又一次发生变化,鼓手Ivar离队,Ciro Palma补进,多少令人有些无奈。整个1998年乐队把工作重心都放在演出上,并且再次受邀参与"Dynamo\'98",几乎与此同时EP《The Dance》悄然上市,虽然只有三首作品,却依然口碑极佳。时间步入1999年,Within Temptation决定暂停任何演出活动,并开始着手新专辑的创作,而Ivar也在此期间重新归队,一切都在暗示,一场酝酿许久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Within Temptation第二张专辑《Mother Earth》于2001年8月21日正式发行。钢琴、笛子、诗唱班配合得恰倒好处,再辅以华丽的管弦乐,那感觉简直美妙极了,尽管此时乐队的金属成分正在逐渐褪去,不过也许这正是荷兰歌特金属的一个趋势,你瞧The Gathering也是如此,弦乐部分大有喧宾夺主的势头,而金属乐中最为原始的吉他、贝司、鼓却在无形中沦为陪衬。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此专辑还推出了 2CD的特別版,多收录了一张制作精致的CD-ROM,里面有些乐队介绍和照片,还收录了几首现场演出时的Video,其中Sharon穿着礼服狂甩头的动作实在有够经典,令人过目难忘。
2005年1月 11日,Within Temptation的第三张专辑《The Silent Force》终于问世,一如既往的端庄、亮丽、华贵,依然是管弦乐加唱诗班的完美组合,如同史诗般壮烈,意境深远,充满张力。不仅如此,专辑在制作上也十分精良,甚至不输给任何一个时下流行组合。激情与神秘肆意碰撞,狂野与缠绵相应成趣,透过阴冷的野风,凉入骨髓可又叫人血脉喷张。Sharon的个人魅力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散发出一种成熟的美,也许那不仅仅是美,而是灵魂深处隐藏许久的性感,对于这样一个女主唱我无话可说,她的美艳让我不忍离去,而又无福消受。
新专辑共收录十二首作品,“Intro”过后我开始完全进入聆听状态。该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以往比温柔了不少,少了些霸气凭添了几分唯美,乐队在整体编排上更注意感情方面的投入,而不再只局限于黑暗氛围的营造。仔细想一想难免有些感触,乐队早先的死亡唱腔哪里去了呢?竟然还消失得如此彻底,不禁使人心存怀疑,潮流这种东西我真的说不好。Sharon的嗓音很独特,和其他歌特乐队主唱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很多女主唱给人以一种很"美声"的感觉,可她不是,她唱得更为放松,不仅声线高亢、嘹亮,而且有种金属的质感,让人听上去特别舒服,犹如暗夜中的天使,曼妙的韵律随时让我想入非非。
作为首发单曲出现的"Stand My Ground"是我的最爱,歌好听,MTV好看,Sharon的唱功更是无以伦比,然而这只是表面,那种爽到发稍的感动才是最要命的;"Pale"则带有几分淡淡的哀伤和古老的东方情节,尤其是副歌部分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对是首难得的抒情佳作。另外精装专辑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歌词、团员近照一应俱全,还有四张Within Temptation的明信片免费附送。其实对于这样的专辑一点儿都不用怀疑,首先,在上一张《Mother Earth》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拿下了荷兰与比利时的第一;其次,他们的作品很有个人风格,并且从民谣中吸取了很多灵感,这比其他乐队来得要聪明得多;再次,乐队那种难以捉摸而又无法言表的气质,足以攻克任何坚固的防线,尽管Sharon的嗓音温暖有余,可依然无坚不摧。
歌特金属,无疑是将忧郁、柔美、缓慢、哀伤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在以Within Temptation为代表的荷兰乐团身上便能找到答案,为什么在从90年代在欧洲便开始大放异彩的美声式柔美金属乐会茂盛生长于荷兰,这个海平面下的属于郁金香的国家。
Jillian
I've been dreaming for so long,
to find a meaning to understand.
The secret of life,
why am I here to try again?
Will I always,
will you alwayssee the truth when it stares you in the face?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by breaking these chains?
I'd give my heart, I'd give my soul.
I'd turn it back, it's my fault.
Your destiny is forlorn,
have to live till it's undone.
I'd turn it back and then at last I'll be on my way.
I've been living for so long,
many seasons have passed me by.
I've seen kingdoms trough agesrise and fall, I've seen it all.
I've seen the horror, I've seen the wondershappening just in front of my eyes.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 by making it right?
Jillian our dream ended long ago.
All our stories and all our glory I held so dear.
We won't be togetherfor ever and ever, no more tears.
I'll always be here until the end.
1996年,吉他手Robert Westerholt离开其原属的乐团The Circle(后来更名为Voyage),希望另组新团以展开全新的开始,首先他找来他的女友Sharon den Adel担任主唱,接着他又邀请The Circle的前团员加入,于是bass手Jeroen van Veen和吉他手Michiel Papenhove两人决定跳槽来新团,最后,他们再找来一位鼓手Dennis Leeflang,Within Temptation就这样正式成军。不过此时他们仍缺一名keyboard手,很快地这个位置就由Robert的弟弟所补上,WT的阵容也终于抵定。 不久后,他们想方设法联络了不同的唱片机构,WT录制了一卷4曲的demo tape,并寄发给多家唱片公司,希望争取唱片合约,而这张demo也引起多家厂牌的注意,Within Temptation 最后决定与 DSFA Records签约。在与DSFA签约之后,一切进入正轨, Dennis Leeflang却离开了,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与其他队员性格不合,接着Ivar de Graaf顶替了他的工作。1997年4月,Within Temptation的首张专辑《Enter》出版发行,乐队一炮而红,随后受邀参与了该年度大型金属盛会"Dynamo\'97",此后的几个月,他们一直都在欧洲各地演出,歌迷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1997年年底成员又一次发生变化,鼓手Ivar离队,Ciro Palma补进,多少令人有些无奈。整个1998年乐队把工作重心都放在演出上,并且再次受邀参与"Dynamo\'98",几乎与此同时EP《The Dance》悄然上市,虽然只有三首作品,却依然口碑极佳。时间步入1999年,Within Temptation决定暂停任何演出活动,并开始着手新专辑的创作,而Ivar也在此期间重新归队,一切都在暗示,一场酝酿许久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Within Temptation第二张专辑《Mother Earth》于2001年8月21日正式发行。钢琴、笛子、诗唱班配合得恰倒好处,再辅以华丽的管弦乐,那感觉简直美妙极了,尽管此时乐队的金属成分正在逐渐褪去,不过也许这正是荷兰歌特金属的一个趋势,你瞧The Gathering也是如此,弦乐部分大有喧宾夺主的势头,而金属乐中最为原始的吉他、贝司、鼓却在无形中沦为陪衬。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此专辑还推出了 2CD的特別版,多收录了一张制作精致的CD-ROM,里面有些乐队介绍和照片,还收录了几首现场演出时的Video,其中Sharon穿着礼服狂甩头的动作实在有够经典,令人过目难忘。
2005年1月 11日,Within Temptation的第三张专辑《The Silent Force》终于问世,一如既往的端庄、亮丽、华贵,依然是管弦乐加唱诗班的完美组合,如同史诗般壮烈,意境深远,充满张力。不仅如此,专辑在制作上也十分精良,甚至不输给任何一个时下流行组合。激情与神秘肆意碰撞,狂野与缠绵相应成趣,透过阴冷的野风,凉入骨髓可又叫人血脉喷张。Sharon的个人魅力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散发出一种成熟的美,也许那不仅仅是美,而是灵魂深处隐藏许久的性感,对于这样一个女主唱我无话可说,她的美艳让我不忍离去,而又无福消受。
新专辑共收录十二首作品,“Intro”过后我开始完全进入聆听状态。该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以往比温柔了不少,少了些霸气凭添了几分唯美,乐队在整体编排上更注意感情方面的投入,而不再只局限于黑暗氛围的营造。仔细想一想难免有些感触,乐队早先的死亡唱腔哪里去了呢?竟然还消失得如此彻底,不禁使人心存怀疑,潮流这种东西我真的说不好。Sharon的嗓音很独特,和其他歌特乐队主唱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很多女主唱给人以一种很"美声"的感觉,可她不是,她唱得更为放松,不仅声线高亢、嘹亮,而且有种金属的质感,让人听上去特别舒服,犹如暗夜中的天使,曼妙的韵律随时让我想入非非。
作为首发单曲出现的"Stand My Ground"是我的最爱,歌好听,MTV好看,Sharon的唱功更是无以伦比,然而这只是表面,那种爽到发稍的感动才是最要命的;"Pale"则带有几分淡淡的哀伤和古老的东方情节,尤其是副歌部分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对是首难得的抒情佳作。另外精装专辑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歌词、团员近照一应俱全,还有四张Within Temptation的明信片免费附送。其实对于这样的专辑一点儿都不用怀疑,首先,在上一张《Mother Earth》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拿下了荷兰与比利时的第一;其次,他们的作品很有个人风格,并且从民谣中吸取了很多灵感,这比其他乐队来得要聪明得多;再次,乐队那种难以捉摸而又无法言表的气质,足以攻克任何坚固的防线,尽管Sharon的嗓音温暖有余,可依然无坚不摧。
歌特金属,无疑是将忧郁、柔美、缓慢、哀伤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在以Within Temptation为代表的荷兰乐团身上便能找到答案,为什么在从90年代在欧洲便开始大放异彩的美声式柔美金属乐会茂盛生长于荷兰,这个海平面下的属于郁金香的国家。
Jillian
I've been dreaming for so long,
to find a meaning to understand.
The secret of life,
why am I here to try again?
Will I always,
will you alwayssee the truth when it stares you in the face?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by breaking these chains?
I'd give my heart, I'd give my soul.
I'd turn it back, it's my fault.
Your destiny is forlorn,
have to live till it's undone.
I'd turn it back and then at last I'll be on my way.
I've been living for so long,
many seasons have passed me by.
I've seen kingdoms trough agesrise and fall, I've seen it all.
I've seen the horror, I've seen the wondershappening just in front of my eyes.
Will I ever, will I never free myself by making it right?
Jillian our dream ended long ago.
All our stories and all our glory I held so dear.
We won't be togetherfor ever and ever, no more tears.
I'll always be here until the end.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I'm not there-BIO of Bob Dylan
- Todd Haynes
也许电影的名字就暗示了Bob Dylan不在场。I'm not there用六个演员来演绎Bob Dylan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故事,传记的这种叙述是大胆又很富创意的,难怪Todd被归为‘异类’,用"Outbreaking"来形容并无过火之处。影片中的黑人男孩的表演天赋确实让人折服,及其自然,可爱的艺术小天才。当然,本片最最吸引目光的当属凯特,酷毙了!一个女人,可以千娇百媚,同时也可以是型男,看她抽烟的姿态和说话的神情,跟"Once Upon time in America"的Robert De Niro都有得一拼。摘下Kite的一段台词,反叛传统的同时也遭遇了传统的反叛甚至隔离,但他们狂热个性和创作天赋的背后就是对Truth & Real的追求。
"Doesn't matter, you know. What kind of nasty names people invent for the music. But,uh, folk music is just a word, you know, that I can't use anymore.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is traditional music, right, which is to say it is mathematical music, it's based on hexagons. But all these songs about, you know, roses growing out people's brains and lovers who are really geese and swans are turning into angels...I mean, you know, they're not gonna die. They're not folk music songs. They're political songs. They're already dead. You’d think that these traditional music people would gather that mystery, you know, is a traditional fact, you know, seeing as they're all full of mystery. Yeah, contradictions. Yes, its chaos, clocks and watermelons...You know, it's...it's everything.
These people actually think I have some kind of, uh...fatastic imagination. It gets very, uh, longsome. But traditional music is just too unreal to die. It doesn't need to be protected. You know, I mean, in that music is the only true valid death you can feel today, off a record player. But like everything else in the great demand, people try to own it. Has to do with, like, uh, the purity thing.I think it is meaninglessness is holy.
Everybody knows I'm not a folk singer."
These people actually think I have some kind of, uh...fatastic imagination. It gets very, uh, longsome. But traditional music is just too unreal to die. It doesn't need to be protected. You know, I mean, in that music is the only true valid death you can feel today, off a record player. But like everything else in the great demand, people try to own it. Has to do with, like, uh, the purity thing.I think it is meaninglessness is holy.
Everybody knows I'm not a folk singer."
对于这些人来说,霓灯,大屏幕,发行量,甚至场下的喝彩...真的算不得什么!
Seven simple rules for life in hiding; One, never trust a cop in a raincoat. Two, beware of enthusiasm and of love. Each is temporary and quick to sway. Three, when asked if you are about the world's problems, look deep into the eyes of he who asks.He will not ask you again. Number four and five...Never give you real name. And if ever told to look at youself... never look. Six, never say or do anything the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you cannot understand. And seven, never create anything. It will be misinterpreted.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致命魔术
致命魔术,英文名叫“Prestige”,后者显然更贴切影片所要表述的主题,况且本来就是改编自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说'Deceiving or Magic Tricks'。估计给取“致命魔术”这个名的人由影片结局想到的: 为名利而死死相争的两个Magician到最后都生活得以破灭。
影片开始处,魔术设计师Carter以叙述的语调缓缓道来魔术世界的神秘之处: Audience are apt to be fooled by magician, even they know the truth。Carter在镜头中始终都是那么安详而富有智慧,与其说他为魔术师们在提供表演的器械,还不如说他在默默注视魔术世界的动向。与两个影片主角不同,Carter让我们体会到了魔术的艺术魅力所在,一如他在影片开始与结尾处的旁白。应该说,故事从头到尾都在讲述Angel和Bolton这对冤家的拉锯戏: Bolton先后夺走了Angel心爱女人, 妻子和情人助手Olivia, 后来又夺走了搭档,Angel辗转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移形换影”机(物理意义上的),又被Carter告知他有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移形换影”兄弟。当然编剧在叙事中也采用了精妙的倒叙和插叙手法,通过主角的交叉回忆讲叙一个个情节,叙事严密但很有条理。
以故事的结尾看观点:
1, Carter的关于魔术三步的阐述,在最后的时刻让我们对魔术有了比开始更深刻的认识。似乎他不仅仅是在讲魔术,而是让我们可以引述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期盼是人类的天性,人性之中有希望被隐瞒或欺骗的一面,跟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和在一起就会带来阴暗,走向毁灭。
2, 编剧给了Angel一个好听的名字,但是相比Bolton却是一个更残酷的结局:Angel丧失了所有以至于生命,Bolton兄弟存活了一个且还有女儿去爱。料想可能是他更不热爱老是剽窃和抄袭的Angel,Bolton虽然亦非“正人君子”,却也是有“真”本事的人:玩火枪,有秘籍,不去找爱迪生...比Angel“原创”一点。
以下是这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
Every magic trick consists of 3 parts or snatches: The first part is called "the pledge", magician shows something ordinary; The second part is called "the turn", the magician tries the ordinary some thing and make it something extrordinary. But you couldn't applaud because making something disappear is not enough, you have to bring it back.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s,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 don't really look into, you don't really like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You never understood why we did this.The audience knows the truth, the world is simple, pitiful, so...so liitle of ? withthrew. But if you can fool al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n wonder, then you...got to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
影片开始处,魔术设计师Carter以叙述的语调缓缓道来魔术世界的神秘之处: Audience are apt to be fooled by magician, even they know the truth。Carter在镜头中始终都是那么安详而富有智慧,与其说他为魔术师们在提供表演的器械,还不如说他在默默注视魔术世界的动向。与两个影片主角不同,Carter让我们体会到了魔术的艺术魅力所在,一如他在影片开始与结尾处的旁白。应该说,故事从头到尾都在讲述Angel和Bolton这对冤家的拉锯戏: Bolton先后夺走了Angel心爱女人, 妻子和情人助手Olivia, 后来又夺走了搭档,Angel辗转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移形换影”机(物理意义上的),又被Carter告知他有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移形换影”兄弟。当然编剧在叙事中也采用了精妙的倒叙和插叙手法,通过主角的交叉回忆讲叙一个个情节,叙事严密但很有条理。
以故事的结尾看观点:
1, Carter的关于魔术三步的阐述,在最后的时刻让我们对魔术有了比开始更深刻的认识。似乎他不仅仅是在讲魔术,而是让我们可以引述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期盼是人类的天性,人性之中有希望被隐瞒或欺骗的一面,跟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和在一起就会带来阴暗,走向毁灭。
2, 编剧给了Angel一个好听的名字,但是相比Bolton却是一个更残酷的结局:Angel丧失了所有以至于生命,Bolton兄弟存活了一个且还有女儿去爱。料想可能是他更不热爱老是剽窃和抄袭的Angel,Bolton虽然亦非“正人君子”,却也是有“真”本事的人:玩火枪,有秘籍,不去找爱迪生...比Angel“原创”一点。
以下是这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
Every magic trick consists of 3 parts or snatches: The first part is called "the pledge", magician shows something ordinary; The second part is called "the turn", the magician tries the ordinary some thing and make it something extrordinary. But you couldn't applaud because making something disappear is not enough, you have to bring it back.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s,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 don't really look into, you don't really like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Magic Designer "Carter"
You never understood why we did this.The audience knows the truth, the world is simple, pitiful, so...so liitle of ? withthrew. But if you can fool al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n wonder, then you...got to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
-Robert Angel said to Alfred BoltonYou
订阅:
博文 (Atom)